中國茶葉十大品牌,茶葉哪個品牌好?中國茶葉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傳統名茶和歷史名茶之分,所以中國的“十大名茶”在過去也有多種說法。
茶葉哪個品牌好?普洱茶屬于黑茶,因產地舊屬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F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云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乃至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于此,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國時期“武侯遺種”,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農歷七月二十三日打開了普洱茶話。“茶山有茶王樹,較五山獨大,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新中國誕生后,云南茶葉獲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葉科研機構,到1958年止,全省茶園面積達到了46.6萬畝,產茶18萬擔,但是發展的好勢頭被大躍進打亂了,因追求高指標,瞎指揮,強采重摘,茶樹大受摧殘,到文革開始的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萬擔。十年動亂期間,茶葉發展緩慢,文革結束的1976年,面積到了127萬畝,而產量僅有32萬擔。
改革開放后的1990年,茶園面積達240萬畝,1998年產量達155萬擔,出口20多萬擔,創匯2250萬美元,創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輝煌,茶類由1950年的單一曬青發展到烘青綠茶、炒青綠茶、工夫紅茶、ctc紅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優茶、藝術品茶等。普洱茶也迎來了又一個輝煌時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普洱茶產地
普洱主要產于云南勐海、勐臘、普洱市、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采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隨著云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后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景谷、易武、攸樂、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邁、邦崴、千家寨、鎮沅、無量山、勐庫。
普洱茶被國家質檢總局于2008年5月13日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準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也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公告2008年第10號(總第123號)批準發布,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茶葉哪個品牌好?武夷大紅袍,是中國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巖茶之王,堪稱國寶,產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明顯“巖韻”特征,飲后齒頰留香,被譽為“武夷茶王”。大紅袍茶樹為灌木型,為千年古樹,九龍窠陡峭絕壁上僅存4株,產量稀少,被視為稀世之珍。
大紅袍由來典故
關于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大紅袍茶泡予他喝,病痛即止??贾袪钤?,前來致謝和尚,并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狀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后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采制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
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采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后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采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采茶稱為"馬騮茶"(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于數量稀少,采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大紅袍的品質特征
武夷大紅袍的品質特征: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韻味。
注重:活、甘、清、香的特點。
品鑒要從幾個方面來觀察:外形、湯色、香氣、滋味、沖泡次數和葉底等多個方面。其中以香氣和滋味這兩方面為重點。
香氣:香氣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氣從鼻中出,若能聞到幽幽香氣的,其香品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為上。清香型(輕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順者美,苦、澀、麻、酸者劣。茶水無質感,淡薄者為下品??酀兜妮p重往往決定巖茶品質高低。沖泡次數,通常為八泡左右,超過八泡以上者更優。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說法。
優質茶應具備:無明顯苦澀,有質感(口中茶水感覺黏,有稠度),潤滑,回甘顯,回味足(初學者不易把握這一巖韻的特點)。
武夷大紅袍的發展史
大紅袍乃武夷巖茶之王,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大紅袍有著悠久的發展史,下面將對大紅袍的發展史做一個簡略地介紹。
1962年春,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武夷山九龍窠剪了大紅袍枝條帶回杭州扦插繁育作為引種種在品種園內(1992年夏秋之交,又從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名叢觀察園中剪取很多武夷名叢,單叢等夏梢帶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紅袍,標明來自武給山市茶葉研究所編號***大紅袍號85年11月17日種)。
1964年春,福建省茶葉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員謝慶梓等二人帶著單位的介紹信,來武夷山要剪取九龍窠大紅袍枝條帶回福安扦插繁育,來者是我同學,一路陪同到縣政府辦公室,縣綜合農場辦理好手續,然后帶到九龍窠,經看護人驗證同意后,他們二個人就攀上大紅袍茶地剪穗,待剪好下來時我開口向同學要幾支扦插,沒想到被婉言拒絕,說實話,當時對大紅袍有興趣,但并不在意,所以也不介意。
從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葉研究所連續開展對武夷名叢進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時,不知怎的也沒把繁育九龍窠大紅袍當成急事、大事來辦,總認為大紅袍茶樹已在那里,有人看管,沒問題,加上平時經常宣傳大紅袍,使之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久而久之而敬而遠之。
1985年11月,值參加省茶葉研究所四十周年所慶之際(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我一到所里,就私下里向培育室主任黃修巖提出要求希望在回武夷山時帶幾株大紅袍茶苗回武夷山栽種,同學說:“你已不在市茶葉研究所工作了,管理方便嗎?”我說:“為了顧全大局,我會把它當作一件大事辦好的。”也許同學出于同情,“那好吧,等你坐車回去時,我會把茶苗送到車門口給你帶回。”當我約好回武夷山的時間后,第二天,黃修巖主任真的給我帶了五支正本大紅袍茶苗,包裝得很隱蔽,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把它種好!那時我如獲至寶,恨不得一步就到武夷山!最后于1985年11月17日完好地種在御茶園名叢觀察園中?;叵氘斈?,不知當時為什么只從省所引回五株大紅袍,而不多引些?很多很多年后才知道!這五株大紅袍是“秘密”的引回,所以領導不知道,這不近似于偷嗎?
大紅袍的神秘又一次演繹著神秘的故事。五株大紅袍小苗在御茶園里茁壯成長著!它承擔著加速繁育的任務,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所育苗木已在巖內外種植。從此,純種正本大紅袍的面積年年在擴大,由于大紅袍的品質特征比較穩定,能被大多數人認識,所以種植面積必將不推而廣(原來這五株大紅袍現處于留養時期,即休養生息,供觀賞)。武夷山大紅袍上世紀60年代初神秘的走出九龍窠,等了20多年后,繞了一個大彎,又秘密的走回武夷山?;厥?0余年的不平凡經歷,心里感慨萬千。
茶葉哪個品牌好?西湖龍井茶居全國十大名茶之首,它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而著稱于世。西湖龍井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唐代茶圣陸羽所著《茶經》中已有記載。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封龍井獅峰山下的十八棵茶樹為“御茶”。宋代詩人蘇東坡在龍井獅峰山下留有“老龍井”三字手跡。
毛澤東主席生前最愛喝西湖龍井茶,六十年代初,曾先后二次在西湖邊的劉莊,親手采摘龍井茶,采下的茶葉制成干茶后,用虎跑水沏上一杯,主席邊品嘗邊稱贊道:“虎跑水泡龍井茶天下一絕”,為了永久的紀念毛主席,經有關方面批準,毛主席當年采摘過的龍井茶樹,已移栽于本公司園內,并由原浙江省委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江華同志題寫碑文,建亭立碑供游客參觀瞻仰。
敬愛的周總理非常關心西湖龍井茶的生產,曾先后五次來龍井茶鄉訪問視察,鄧小平、朱德、陳云、陳毅、葉劍英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生前都非常愛喝西湖龍井茶,也曾多次到過西湖龍井茶鄉。
西湖龍井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江澤民總書記就曾陪同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品嘗過“貢”牌西湖龍井茶。李鵬、喬石、朱鎔基、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陪同外國元首訪華來杭,龍井茶鄉是必游之地。尼克松、基辛格、金日成等外國首腦來杭州時也曾品嘗過西湖龍井茶,西湖龍井茶是我國國事活動中饋贈友好國家首腦的珍貴禮品。“貢”牌西湖龍井茶產于西湖西面的群山之中,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云霧繚繞,良好的自然條件,加上精心的培育、采摘和獨特的傳統手工炒制方法,形成了“貢”牌西湖龍井茶超群的品質,每五百克特級“貢”牌龍井茶,需用二萬六千個左右清明節前的茶葉嫩芽,經過近十個小時的手工精心炒制而成,不愧為茶中極品。“貢”牌西湖龍井茶外形扁平挺秀、大小勻齊光滑,泡在杯中茶芽嫩綠成朵,茶湯鮮綠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細細地觀賞,慢慢地品飲,實在是一種高雅的享受。常年飲用有提神、明目、利尿、降脂、減肥、抗癌和防止衰老等保健功效。
“貢”牌西湖龍井茶是國家禮品茶、國宴用茶。
“貢”牌西湖龍井茶連續三次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連續二次獲得浙江省農業名牌產品稱號,多次在省內及全國評比中獲獎,深受消費者青睞。
茶葉哪個品牌好?六安瓜片,中國歷史名茶,中國十大歷史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產自安徽省六安。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六安瓜片是我國綠茶的一朵奇葩,其色、香、味、形的品質風味在全國十大名茶中別具一格,是六安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六安瓜片茶產于大別山腹地,這里峰巒疊翠,溪澗遍布,土層深厚,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磷鉀肥,適宜茶樹生長,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六安瓜片的自然品質風格的形成創造了極其良好的客觀環境。六安瓜片簡稱(片茶),產于皖西大別山,其中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和金寨所產的最佳。六安瓜片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無芽、無梗是六安瓜片的特征之一。六安瓜片采摘于谷雨季節,制成茶葉沖泡后,呈瓜子片形狀并因此取名瓜片。
“六安瓜片”馳名古今中外,還得惠于其獨特的產地、工藝和品質優勢。六安瓜片品牌很多,其中以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徽六”牌六安瓜片茶最為消費者喜愛。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經省政府批準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創立以來,企業就以打造中國茶產業的頂級品牌為己任,采用徽六高標準、高要求的制作工藝精制名茶。作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公司秉承和發揚了其優秀的傳統,并以其一脈相傳的皇室氣度詮釋“中國禮?徽六茶”的國賓體驗。公司前身系安徽省六安市農委茶葉專業合作社,2006年年底公司轉換經營機制并注資1000萬,公司現有員工246人,是集生產、加工、銷售、科研為一體,涉及茶葉研發生產和銷售、基地建設、旅游、茶文化傳播等相關產業的現代化大型企業。
公司擁有萬畝六安瓜片有機茶葉基地及良種育苗基地,已建成3處規?;补掀a基地,8000平米研發加工、倉儲物流中心和理化分析室及1000平方米六安瓜片營銷中心。位于基地的“六安瓜片生態園”及“龍井溝風景區?徽六茶社”更是茶區旅游業的點睛之筆。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六安瓜片首家自動清潔化制茶流水線已順利投產,推動了“六安瓜片”向新能源、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方向。
為了確?;樟掀焚|,公司已率先通過有機茶認證、QS認證、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優秀的品質,使得徽六茶成為“國家禮品茶特別供應商”,并成功進駐上海世博登陸世界舞臺。
公司目前已有全國加盟商400多家,銷售布局華東、華北、東北、華南、西南各大城市,并出口歐洲等國。公司正在積極拓展國內及國際市場,實現公司集團規?;?、產品系列化、經營立體化、資本多元化的戰略目標。在中國茶葉走向世界的進程中,六安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綻放著最耀眼的光芒。
茶葉哪個品牌好?湖南省君山銀針茶業有限公司,君山銀針,十大名茶,中國黃茶標志性品牌,岳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省名牌產品,在業界享有“黃茶之冠”的美譽
君山銀針產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屬于黃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西藏。
特點:全由芽頭制成,茶身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香氣高爽,湯色橙黃,滋味甘醇。雖久置而其味不變。沖泡時可從明亮的杏黃色茶湯中看到根根銀針直立向上,幾番飛舞之后,團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葉的時間只能在清明節前后7-10天內,還規定了9種情況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風霜天、蟲傷、細瘦、彎曲、空心、茶芽開口、茶芽發紫、不合尺寸等。
君山銀針始于唐代,清朝時被列為“貢茶”。據《巴陵縣志》記載:“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谷雨”前,知縣邀山僧采制一旗一槍,白毛茸然,俗稱“白毛茶”。又據《湖南省新通志》記載:“君山茶色味似龍井,葉微寬而綠過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銀盤里一青螺”。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白毫如羽,芽身金黃發亮,著淡黃色茸毫,葉底肥厚勻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變其味。沖泡后,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屬黃茶類,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采摘,經十幾道工序制成。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雅號"金鑲玉",又因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銀針,故名君山銀針。沖泡后,開始茶葉全部沖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三起三落,渾然一體,確為茶中奇觀,入口則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湖南省君山銀針茶業有限公司是由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岳陽市供銷合作社、君山公園等單位共同出資組建,集茶葉科研、種植、加工、銷售、茶文化傳播于一體,融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現代化科技型企業;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整合君山茶業資源,取得君山公園茶場的獨家經營權,擁有15萬多畝“君山”名優茶生產基地;300多個“君山”名茶示范專賣店;1000多家加盟專賣店;10000多個經營網點;一個國際茶文化研究中心;一個市級茶葉研究所;一支君山銀針藝術團;2012年,公司高舉復興黃茶產業大旗,在岳陽市君山區旅游路南端計劃總投資1.58億元,興建占地100畝的“君山銀針黃茶產業園”,預計于2013年內建成投產。
公司核心產品“君山銀針”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名茶”,多次在國內、國際各種舞臺亮相并取得系列成績。1956年參加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榮獲金獎,并獲“茶蓋中華,價壓天下”的美譽。1959年,君山銀針在首屆中國名茶評比中,代表黃茶類榮獲“中國名茶”稱號。1972年,成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在聯合國總部紐約招待各國使節的首選茶葉。1988年參加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獲金獎。毛澤東、劉少奇、江澤民、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品嘗過“君山銀針”,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2006年“君山”牌君山銀針經國家商務部、外交部批準,被指定為贈送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國禮茶。2008年,“君山”牌君山銀針入選“奧運五環茶”。2010年,參加有著中國茶界“奧斯卡”之稱的“金芽獎”評選中,“君山”牌君山銀針獲評“‘金芽獎’中國黃茶標志性品牌”。
君山茶業以復興黃茶為己任,不斷開拓創新,建設性的提出了打造環洞庭湖黃茶產業帶的構想,通過與岳陽市人民政府、湖南農業大學及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合作,有效整合黃茶資源,構建黃茶產業鏈,以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多元化銷售的一體化經營管理模式運行,得到良好效益,真正走出了一條產業化經營的新型合作之路,有力推動黃茶產業的發展,更好地帶動三湘茶農增收致富。為進一步營造產品與經營模式多元化發展的優勢,公司著手構思以“茶旅結合”的模式打造中國黃茶之鄉名片。打造君山島與君山黃茶產業聯動作用,實現中國黃茶之鄉茶旅統一,推動黃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公司還力爭通過3至5年的時間,打造年產值超10億的黃茶產業。
2012年,君山茶業計劃總投資1.58億元,在風景秀麗的環洞庭湖君山旅游經濟開發區,建設集產、學、研、生產觀賞、茶文化宣傳與交流于一體的黃茶產業(工、貿)物流園。園區占地100畝,總建筑面積近57000㎡,由黃茶研究中心、黃茶文化中心、生產加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商務信息平臺、生活服務中心等構成,將成為湖南省黃茶的研究中心,黃茶文化的傳播中心,與君山島上的優質黃茶園相對應,為湖南省黃茶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產業園建成后,在遵循傳統古法制茶的基礎上實現標準化、自動化、清潔化的茶葉生產工藝流程以及全程冷鏈物流系統。
君山茶業將扛鼎著黃茶復興的旗幟,展現歸來王者的氣勢,重塑“君山銀針,黃茶之冠”的行業翹楚形象。通過加強人才培養、依托科技創新,加大品牌宣傳,開拓消費市場,促進黃茶產業發展,為湖南建設茶業強省、打造千億湘茶、百億黃茶茶產業作出貢獻。
茶葉哪個品牌好?信陽市金河園茶業有限公司前身是信陽市浉河茶葉總場,是一個擁有茶園、有機茶基地、大型茶葉保鮮庫的規模型集體企業。位于信陽市區以南七公里(107國道1049公里處)的東雙河鎮境內,是浉河區銷售量最大的茶葉加工企業。1996年8月注冊"浉河"牌商標,經過連續10年不斷的發展壯大,已成功地創出了"浉河"牌保鮮系列、禮品系列、名茶系列、抽真空系列、聽包裝系列、茉莉花茶系列、八寶系列、鐵觀音系列、方便茶系列等九大系列產品100多個品種。我公司產品已暢銷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并由深圳、烏魯木齊、綏芬河等窗口銷往港、澳、日、韓、朝鮮、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
2006年我公司投巨資興建了"金河園信陽茶文化體驗(生態旅游)園區",專業從事中國茶文化的挖掘、傳播、推廣和普及。我公司興建的"茶文化體驗園區"是我市唯一一個體驗登山采茶、親自炒茶、品茗、茶藝表演、購茶為一體的茶文化園區,主要接待中外游客和大、中、小學生。游人能在觀光游覽中領略茶鄉風情、學習茶知識和茶文化、欣賞茶藝表演、感悟茶道真諦。
”浉河“牌產品連年被國家茶葉檢測中心、河南省茶葉檢驗中心檢驗為合格產品,我公司先后榮獲"九九(杭州)國際茶博會優質產品"獎、優質名茶、河南省著名商標、信陽市文明單位、信陽市知名商標、信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河南省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并取得了中農質量認證有機茶產品認證、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QS)、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福鼎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是六大茶類中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類,素為茶中珍品。
2010年國家工商總局公告,福鼎白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福鼎市以其特殊的地理區位、人文因素,蘊育了獨具特色的白茶產品,成為世界茶的健康使者。
白茶屬輕微發酵的茶類。其品質外形針狀,白毫密披,銀裝素裹,色白如銀,熠熠發光,湯色和葉底,淺淡明凈,因得白茶之名。傳統的制法是采下新鮮芽葉晾曬至干,不炒不揉,芽葉完整,密披白毫。制茶過程中,主要靠晾曬和風干,工藝不復雜。加之茶性清涼,有退熱降炎之療效。
白茶原產于福鼎太姥山。據傳說,太姥山古名才山,堯帝時(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種蘭為業,為人樂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將其所種綠雪芽茶作為治療麻疹圣藥,救活很多小孩,人們感恩載德,把她奉為神明,稱她為太母,這座山也因此名為太母山。到漢武帝時,派遣了侍中東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為太姥山,現今福鼎太姥山還留有相傳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樹綠雪芽古茶樹、太姥娘娘發現綠雪芽的山洞和澆灌綠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約1857年),有柏柳鄉竹欄頭村(今點頭鎮過筧村竹欄頭自然村)陳煥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因采摘標準不同而分為白芽茶(太姥銀針、白毫銀針)和白葉茶(白牡丹、新工藝白茶、貢眉、壽眉);福鼎大白茶因其茶樹品種不同而分小白、大白、水仙白三類,采自福鼎本地菜茶茶樹者稱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茶樹者稱大白,采自水仙茶樹者稱水仙白,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在福鼎大白茶茶樹只采一芽者,其制成品稱白毫銀針;在福鼎大白茶或水仙茶樹采一芽二、三葉者,其制成品稱白牡丹;在福鼎本地菜茶茶樹采一芽二、三葉者,制成品稱貢眉、壽眉。以制茶種類說,先有白毫銀針,后有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白茶;
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藝天然和功效獨特等特性,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類珍品。中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消熱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清代名人周亮工的《閩小記》中載:“白毫銀針,產太姥山鴻雪洞,其性寒涼,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藥。”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歐美國家對白茶進行的深入研究發現,相比其他茶類,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黃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類,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人體免疫力細胞的干擾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
對于福鼎白茶獨特而顯著的保健功效,可以用五種茶來形容: ①降火消炎茶:白茶具有清熱祛火的功效,同時最新研究還表明,白茶提取物對導致葡萄球菌感染、鏈球菌感染、肺炎等細菌生長具有預防作用。 ②女人茶: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多喝白茶或使用白茶的提取物,可以延緩衰老,美容美顏,因此受到了現代時尚人士,特別是都市女性的歡迎。 ③伴侶茶:喝紅葡萄酒飲白茶,“一紅一白”結合,白茶可以解決飲用紅葡萄酒容易上火的難題,可以說是現代成功人士社交應酬的好伴。 ④夢之茶:白茶可以清熱降火,讓人清心除煩、安神定智,有助于人們獲得健康良好的睡眠。 ⑤旅行茶:白茶具有耐泡的特點,一天旅途一杯茶,可以很好地緩解或消除旅行中的疲勞。
福鼎白茶所獨具的特點,也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認可。2008年6月,通過對福鼎白茶認真細致的考察和研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部主任姚國坤教授等七位國內著名茶葉專家一致達成“福鼎白茶共識”: 一是源于福鼎,文化豐厚。福鼎白茶栽培歷史悠久,是白茶之王—白毫銀針的發祥地。 二是品質優異,康體養顏。白茶具有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延緩衰老、抑菌消炎的顯著功效,是人類康體養顏之珍品。 三是創新發展,前景廣闊,能夠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日益追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院長、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主任駱少君研究員也一再呼吁重視發展白茶,她說:“不僅美國,瑞典斯德哥爾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表明,白茶殺菌和消除自由基作用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