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屬于什么茶,普洱茶是紅茶嗎?有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我們六大茶類有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青茶、黃茶。(一般情況下都不將花茶算在分類中,它屬于再制茶類。
這六大茶類分類的依據是制茶工藝、茶湯的湯色等品質特征。普洱茶因云南普洱而得名。其中,因普洱茶的湯色與紅茶的湯色相似,常有人誤將普洱茶歸入紅茶一類。普洱茶不是紅茶,普洱茶屬于黑茶。紅茶與黑茶均為全發酵茶,但是制茶工藝大有不同,黑茶還有后發酵的過程,而紅茶沒有。
茶葉的種類很多,讓不同的人有更多的選擇。其中普洱茶是生活中常見的飲品,但也有朋友會把普洱茶誤認為紅茶,或者黑茶,其實都不是。那么普洱茶屬于紅茶嗎? 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個經常提到的問題。紅茶屬于全發酵茶,是鮮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種。。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主要有祁門紅茶、正山小種、滇紅等。此外,印度、斯里蘭卡的紅茶也很有名。
普洱茶,又稱古樹茶,滇青茶,是屬于特種的黑茶,因為普洱茶在普洱市的分布,所以叫普洱茶。普洱茶的外形是比較的條索緊直、肥壯、顯毫,我們在沖泡之后,湯色是呈紅濃橙黃,而且香氣是非常持久的,陳香非常明顯。而且自我醇厚,鮮爽。普洱茶是非常的耐泡,我們沖泡五六次之后還是會有香味的。
普洱茶不屬于紅茶,近年來,學界逐漸達成一種共識,把普洱茶從六大茶類中獨立出來,自成一個茶類。普洱茶是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歷史上,滇南、滇西南產茶分布于普洱縣,故稱普洱茶。普洱茶的產銷始于唐代,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明代普洱茶的生產和消費非常普遍。清朝中期達到鼎盛時期。清末普洱茶產量逐漸下降。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它才得以恢復發展,成為云南省的主要茶類之一。
普洱茶是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用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制成的一種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是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由特定加工工藝制成的,根據其加工工藝和質量特點,普洱茶又分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兩種類型。
普洱生茶:
新鮮的茶葉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生茶茶性較烈,刺激。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有強烈的苦味,色味湯色較淺或黃綠,生茶適合飲用長久儲藏年復一年看著生普洱葉子顏色的漸漸變深。香味越來越醇厚。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使茶性趨向溫和,熟普具有溫和的茶性,茶水絲滑柔順,醇香濃郁,更適合日常飲用質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樣熟普的香味也仍會隨著陳化的時間而變得越來越柔順,濃郁。以1973年為分界點,1973年之前沒有熟茶。
生普是沒有經過渥堆發酵程序的,而熟普有經過渥堆發酵。生普和熟普在正常存放下都會進行轉化,但生普怎么存都不可能存成熟普,只是年份夠久之后有點類似熟普的風格。
區分生熟普洱茶方法:一般從外觀方面,年限10年以下的生普顏色是墨綠色,熟普是深褐色;其次是聞氣味,生普洱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清香,而熟普洱聞起來是陳香味;最后是湯色,生普洱湯色是黃色,熟普洱是褐紅色、暗栗色。
普洱茶生茶好還是熟茶好
普洱生茶是新鮮的茶葉在采摘之后,沒有經過渥堆、發酵加工二制作成的,普洱熟茶是以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加工而制成的。生茶和熟茶的區別主要是在外觀、湯色、口感、功效等方面都是存在不一樣的。但是生茶和熟茶是沒好差之分的。
普洱生茶也是叫做青餅,從外形上來看,生茶是青綠色、墨綠色,口感是非常的強烈的,而且是苦中帶澀,有非常自然的茶香。因為茶是用自然的方式發酵而成的,所以茶是偏寒性,具有很好的促進消化、清熱解毒、減分等功效,而且刺激性也是比較強的,所以胃不好的人就是不要喝了。
而普洱熟茶是叫做熟餅。外形上主要是以黑褐色、紅褐色為主,是會有濃濃的渥堆味,湯色也是比較的濃稠暗紅,口感是會非常的順滑,醇香甘甜。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制作成的茶,所以這種茶是比較的溫和,我們飲用是有很好的暖胃、消脂減肥和降血壓等功效。我們在生活中飲用一些普洱茶是有很好的保健的功效,熟普洱茶和生普洱茶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大家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體質來進行選擇和飲用的。
普洱茶(Puertea)因其獨特的品質以及多種保健功效,逐漸為大家所熟知。不過,一個頗有爭議但也有趣的話題是,普洱茶究竟屬于六大茶類中的哪一類呢?
一、關于六大茶類的分類標準
普洱茶究竟屬于六大茶類的哪一類?既然我們是希望在“六大茶類”中給普洱茶一個定位,既然“六大茶類”的分類方法及標準是陳椽教授的理論,那么我們就有必要首先看看陳椽教授劃分六大茶類時所依據的基本標準。陳椽教授指出:
“茶葉分類,應以制茶的方法為基礎,茶葉種類的發展是根據制法的演變。”
“茶葉分類其次要結合茶葉品質的系統性。”
“茶類的發展歷史先后,也可作為茶葉分類依據的參考。”
“根據制法和品質的系統以及應用習慣上的分類,按照黃烷醇類含量多少的次序,可以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類……這樣排列,既保留勞動人民創造的科學的俗名,分類通俗化,容易區別茶類性質,而且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以茶葉內在變化的簡到繁、少到多,逐步發展的規律,加強了分類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二、當今普洱茶的定義與品質特征分析
1.目前國家標準的界定
根據國標GB/T22111-2008,目前普洱茶定義為:
普洱茶是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征,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類型。
定義中對普洱茶的地理區域、樹種原料、加工工藝和品質特征四個方面提出了要求,但此處也并未明確指出普洱茶具體屬于哪類茶。
第一,目前國標所界定的普洱茶,已無法直接按照陳椽教授的六大茶類分類方法簡單將其歸到哪一類,其根本原因是“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在制法和品質上所存在的巨大差異。
第二,通過前面的梳理也不難看出,目前的普洱茶也并非是按照“六大茶類”分類法可以獨立列為“第七大茶類”的茶,因為其制法和品質的差異并沒有完全獨立于“六大茶類”之外。
第三,對于當年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如果非要參照“六大茶類”的分類方法給其歸類,當年的普洱(生)茶可以歸到綠茶類,當年以及陳年的普洱(熟)茶歸到黑茶類。
當年的普洱(生)茶以當年的曬青毛茶為原料經精制后蒸壓而成,蒸壓及隨后的干燥過程對成品內質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并沒有到“變色”為“黑茶”的程度。與此變化略有相似之處的是茉莉花茶,拿以綠茶茶坯窨花加工而成的茉莉花茶為例,在經過數次窨花以及隨后的干燥之后,其內質嚴格而言實際上與加工之初的綠茶茶坯已經發生了一定變化,但這并不影響將其作為“綠茶的再加工茶”來加以認識。
第四,對于以一定年份的普洱(生)毛茶原料壓制的茶,或者是存放若干年之后的普洱(生茶),則不容易簡單將其歸到六大茶類中的某一類,需要視其原料及成品內質變化也即“后發酵”程度而定。
從所述的關于普洱茶得名的由來、加工工藝的演化、當今國家標準關于普洱茶的界定、六大茶類的分類標準,我們不難看出,我們很難將目前包括了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普洱茶簡單直接的歸到“六大茶類”中的某一類。
普洱茶屬于什么茶?這是一個需要基于普洱茶的制法與品質,按照六大茶類的分類標準進行對照思考的問題。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雖然我們無法將目前的普洱茶直接對應到六大茶類的分類體系中,但實際上這對于我們品鑒和消費普洱茶而言,并沒有太大影響。
茶葉分類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加深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茶葉的標準與工藝本身也存在一個動態演化的過程,而普洱茶的制法與工藝則是具體的事實存在,普洱茶的品質特色日益為廣大消費者所認知和了解。作為學術研究者和標準制定者,或許會隨著普洱茶行業的發展而做出相應的細化或優化;作為行業從業者,大可不必因此而耿耿于懷,只需要按照相應的工藝制程,做好產品,并向消費者講明白產品特點;作為消費者,盡管去樂享一杯普洱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