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喝什么茶對身體好?秋冬養生茶推薦。長期喝適量的茶對身體有好處,但喝茶有講究,不同的季節適合喝不同的茶,這樣才能更好的養生保健。
1、秋飲青茶
秋天,天高云淡,金風蕭瑟,花木凋落,氣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醫稱之“秋燥”,這時宜飲用青茶。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于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沖泡后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紅色,素有“青葉鑲邊”美稱,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作用。
常見的烏龍茶名品有福建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以閩北武夷巖茶、閩南安溪鐵觀音為著名。但烏龍茶類很多以茶樹品種而分,有鐵觀音、奇蘭、梅占、水仙、桃仁、毛蟹等。烏龍茶習慣濃飲,注重品味聞香,沖泡烏龍茶需100℃沸水,泡后片刻將茶壺里的茶水倒入茶杯里,品時香氣濃郁,齒頰留香。
2、冬飲紅茶
冬天,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于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
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紅茶類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充分發酵,使茶鞣質氧化,故又稱全發酵茶。茶鮮葉經過氧化后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這些色素一部分溶于水,沖泡形成了紅色茶湯。
傳統工夫紅茶名品有湖紅、宜紅、寧紅、閩紅、臺紅、祁紅,以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為著名。沖泡紅茶,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并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英國人普遍有飲“午后茶”習慣,常將祁紅和印度紅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飲用。在我國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3、茉莉花茶
我國常見的花茶。北方人尤為喜愛,《本草綱目》載其:“辛熱無毒”,可“蒸油取液,作面脂光澤,長發潤燥香肌”。而且具有使平滑肌收縮和降血壓等藥理作用,對秋冬季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特殊功能。此外,茉莉還有安定精神的效果,可以認人情緒鎮定、舒緩緊張、心情清新、舒暢。茉莉花茶具有:茶味花香交融一體,以“伏花”窨制的香氣最為鮮靈,滋味甜美、沁人心脾,秋冬季尤宜婦女飲用,既補水潤膚又防秋燥。
1.桔紅茶
桔紅茶有潤肺消痰;理氣止咳之功,適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癥。此茶以桔紅宣中理氣,消痰止咳。茶葉有抗菌消炎作用,以此二味配制,對咳嗽痰多、粘而難以咯出者療效較好。選用桔紅3~6克、綠茶5克。用開水沖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鐘后服用。每日1劑隨時飲用,
2.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于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沖泡后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紅色,素有“青葉鑲邊”美稱,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作用。
3.紅茶
紅茶是經過特殊工藝發酵的一種茶,具有獨特的色、香、味,沖泡后湯色紅潤、味甘性溫。冬季飲用紅茶,有和胃、解膩、暖身、補陽之功效,尤其適用于女性。紅茶中的咖啡堿,還可以消除水腫、提神利尿、促進消化、預防輻射造成皮膚癌等。
4.紅棗茶
女性很喜歡泡紅棗茶,其實老少男女都適合喝這個茶。冬季特別適合飲用紅棗茶。紅棗有增強體能、加強肌力的功效。其含有環磷酸腺苷,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且含有山楂酸等成分,有抑制癌癥的效果。紅棗含糖量高,產生熱量大,因此特別適合在冬天食用。
5.黑茶
黑茶品種繁多,具有清熱、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膩、利水、通便、止咳生津、養氣、提神、化痰等功效,一直被譽為一種攻補兼備的良藥。除單獨沖泡外,也可加入其他材料。
6.桂花茶
桂花不僅香味撲鼻,同時也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方面認為桂花性溫,服用之后具有養胃暖胃的作用,對于治療咳嗽、食欲不振以及痔瘡、肚子痛等等效果很好。另外,這種桂花茶還能有效的治療高血壓疾病。
上面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秋冬季節喝什么茶相關內容,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可以幫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體健康。